24h服务热线
发布时间:2021-11-01 07:58:15 文章类型:引进人才落户 居住证积分 责任编辑:
到2020年,上海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要达到4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海提出,要实施更具竞争力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吸引人才,11月8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
除了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40%的目标,为使上海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上海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4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5%,知识型服务业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到60%,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9000人,人才贡献率达到54%。
所谓的更具竞争力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聚焦在市场化的引才机制、居住证积分、积分落户、直接落户四方面。
引才机制
发挥人才引进政策的作用
统筹人才引进标准
居住证积分
优化调整积分指标体系
简化积分申办流程
积分落户
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人才落户向积分管理转变
直接落户
完善人才直接落户政策
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
上海对于人才的渴求,心情是非常迫切的。在2015年推出“人才20条”后仅一年,今年9月25日,上海又推出了人才新政“30条”,在体制机制上作出进一步完善。
人社部门数据显示,从去年人才20条发布截至今年上半年:
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申请永久居留503人
环比增加8倍
申请量占全国50%以上
至今年8月底:
通过国内科创人才新政引进的人才共4638人
挑战
上海目前的人才发展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突出表现为:人才发展不平衡现象和不合理格局依然存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能级相对较低,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缺乏,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等。
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476.39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85.31万人。
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职称的343.22万人,比2010年底增加95.1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从2010年的25.01%提高到30.17%。
上海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是由居住证、居住证积分、居转户、直接落户相衔接组成的。而海外引才政策体系,则是以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外国专家证、直接落户、出入境便利为主。
时间
发展
2002年6月起
上海首先在引进人才中试行居住证制度。
2004年
居住证制度在来沪人员中扩大施行。
居住证制度打破了不迁入户籍就不能在沪正规就业的传统模式,为各地来沪创业或就业的人才拓宽了进沪渠道。
2009年起
上海的户籍政策开始从以往的“指标限定”转为“条件管理”。
并出台了居住证满7年转户籍的政策。
2013年
7月1日起
实施居住证积分管理,取消了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的差别,统一施行积分制。
并根据不同的积分,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凡达到标准分值120分,就可以享受包括同住子女参加高考等市民化待遇。
☑ 完善居住证积分政策。
对经由市场主体评价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
☑ 完善居住证转办户籍政策。
对经由市场主体评价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3至5年;对经由市场主体评价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居住证转办户籍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2至5年。
☑ 优化人才户籍直接引进政策。
对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在上海市管理运营的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予以直接落户引进。
落户上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