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服务热线
发布时间:2021-11-01 08:26:13 文章类型:引进人才落户 责任编辑: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尽管在人口调控严格执行的背景下,一线城市获取户籍的难度不低,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人才又是这些城市争夺的“必需品”。在此情况下,涉及到住房、教育、医疗的户籍制度,则被各个城市当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海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留学人员等群体,设置了能够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
分析人士指出,人才的吸引需要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在人才的争夺上各个城市仍然面临竞争,这时候就需要比较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城市的综合实力、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等方面的因素。
创新创业人才最缺乏
距离上一项人才政策仅一年,今年9月25日,上海又推出了人才新政“30条”,在体制机制上作出进一步完善。
在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看来,上海相比北京、深圳等城市人才优势在削弱,原因之一就是落户的难度过大。
在“30条”中,上海提出,要“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例如,在创新创业中获得一定规模风险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在上海市管理运营的风险投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且取得经过市场检验的显著业绩的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市场价值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等符合条件的人才及团队,都可以在上海直接落户。
而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及核心团队,“居转户”最高年限可以缩短至两年。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通过“居转户”政策落户上海,硬性要求是需要七年时间,七年期满后采取的是轮候的方式落户。
上海希望的是,能够重点引进“四个中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科创中心建设紧缺的人才。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通过国内科创人才新政引进的人才已经达到4638人,但顶尖人才不足,缺乏真正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和高层次创新团队。
争取留学人员及应届毕业生
除了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留学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也都是各城市争取的主要对象。
上海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来沪工作和创业开始较早,早在2005年就已以市政府的名义发布了相关政策。在今年2月上海公布的最新版的《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提出了居住证、户籍和公共服务上的便利。
2010年,上海在出台了《留学回国人员来沪工作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实施细则》,规定回国一年以内的本科生、回国两年以内的硕士生和回国三年以内的博士生,满足回国后直接在上海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等条件,即可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办理上海市常住人口户籍。
应该说,在这份政策中,上海对留学人员落户上海并未提出太多的要求。不过,这一政策已于去年年底到期,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上海开始实施2016版的《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并将留学人员回上海创业纳入政策范围之内。
在新政中,上海对留学人员的学历、部分学历下的学校排名(需在世界排名前500的学校获得相应学历)、社保以及用人单位的注册资本、类型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由于采取轮候办理方式,办理时间也会有所延长。但肯定要远远低于七年的时间。
在还没有实行积分落户制度的上海,只有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评分的方式,达到足够的分数后办理落户手续,但这一分数也在逐渐上调。
无疑,对于上海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急需的人才,是一个持续的竞争过程。
落户上海公众号